《吹响吧!上低音号》:一个现实童话

Anime  2021年1月17日  02:25

前言

《吹响吧!上低音号》(響け!ユーフォニアム),原作为武田绫乃所著小说(不是轻小说),由于其系列动画由京都动画制作,通常也简称京吹。目前京吹系列包括两季 TV 动画,三个剧场版(前两个剧场版为总集篇),一部番外(利兹与青鸟)。系列第三季 TV 动画已经宣布制作决定。

我本人其实一直算一个京都粉丝,主要原因是我对京都出品的动画评价都很不错,但还没有到对京都出品的每一部动画都如数家珍的地步。在 2020 年暑假之前,我看过的京都作品有 AIR,Kanon,CLANNAD,冰菓,境界的彼方,声之形,小林家的龙女仆,紫罗兰永恒花园。对于这些作品,我觉得至少都算佳作,其中也有我心目中的神作。在这个阶段,我还没有主动去找京都作品来看的意识,但是已经比较认同“京都出品,必属精品”这句话了,因此当舍友在暑假给我推荐京吹的时候,我欣然吃下安利。不得不说,第一次看完京吹的时候,给我造成了不小的震撼,还引起了强烈的“戒断反应”,让我一连好几天都在搜索京吹相关内容中度过。

2021 年初,我的一个高中好友邀请我进行动画的同时视听。我们先是一起看完了他推荐的少女歌剧(必须指出这也是一部佳作,甚至神作),我觉得少女歌剧有一些励志日常番的感觉(仅仅是一种感觉,严格来说这样分类并不合适),于是向他推荐了给我同类感觉的京吹,当时的推荐语是“京吹给了我一种以前看 LL 那时候的感觉”。经过多个深夜的连麦看番之后,他表示京吹是一部“在不怎么感兴趣的类型中意外地很合电波”的作品,而我在二刷之后不仅注意到了很多以前没察觉到的细节,而且对京吹的故事和演出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正好是学期结束后一段比较清闲的时间,于是打算写这么一篇文章来记录一下我对整个京吹系列的感想。首先会在第一节中写一些整个系列都有的一些偏共性的内容,然后再对各主要作品进行分别评价。我认为京吹整个系列都几乎没有什么值得说的缺点,因此,与其说是评价,也许更类似于赏析。也许由于受众和类型等方面的限制,京吹很难跻身各种历史级神作的行列,但无疑京吹是极为优秀的作品,在我看来,某种意义上可算是京都动画的集大成之作。

特此注明:本文讨论的根据主要是系列动画,无特别说明时不考虑武田绫乃所著原作。本文内含大量剧透,仅建议已经观看完京吹系列的读者阅读。

总览

登峰造极的细腻制作

视觉、听觉,是最能带给人冲击力的感官。某种程度上,音画制作就是一部作品的“硬实力”,精良的音画制作将赋予作品一个无可置疑的优势。对于剧情、主题、演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见解,甚至有时候分歧会相当巨大;但是在这一切之上,没有人会否认一部作品画面和声音上的优秀。而京都动画,一直是以精良制作闻名的“业界良心”。我曾经说过新海诚是“壁纸狂魔”,而我认为京都也毫不逊色,不过二者各有所长。新海诚擅长美轮美奂的景色塑造,而京都在人物绘制,尤其是少女的描绘上,足以达到“独此一家”的水平。这一点,也毫无疑问地体现在了京吹的动画之中。

京都的作画实在是到了一种“感觉会把人惯坏”的地步,也不乏“炫技”的意味,例如第一季动画 OP 中经典的“石原立也转圈圈”,以及后面经常出现的各种旋转、变焦、俯仰等“高难度”镜头,京都执意画出这些技术上很难绘制的镜头,也展现了对于自己制作水平的极度自信。同时,京都不仅在人物描绘上一如既往地细致入微,对于各种环境的光影都把握得恰到好处。首先,京都对于少女体态的描绘是非常唯美的,衣服都会贴着身体的曲线来绘制(给人一种很涩的感觉);其次,京都对于青春期女生的动作描绘也很细节,例如久美子在电车上打哈欠把皮鞋踢掉的镜头就很有生活化的气息;再者,京吹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乐器,京都对于乐器光泽和质感的描绘简直以假乱真,给人一种二三次元完美交融的感觉;最后,对于室外如河川、马路的环境绘制、对于室内如教师、车厢、音乐厅的装潢细节,京都全都驾驭得炉火纯青,使人不得不感叹:这就是京都!

不过,视觉印象是很难用语言清晰完整地描述的,直接展示图片可能更为合适。有多少人,是在第一话的时候看到了下面这张久美子就决定入坑的呢?

京吹的作画是京都一贯风格的延续,倒不如说质量过硬才是情理之中。真正令我惊喜的在于画面之外的地方也能看到整个动画制作组的用心。

首先就是音乐。京吹是一部以音乐,尤其是吹奏乐为核心内容的动画。首先,两年的两首自选曲《三日月之舞》和《利兹与青鸟》都是原作者武田绫乃虚构的作品,而动画制作组进行了原创谱曲,这才有了这两首刻在 DNA 里的曲子。另外,京吹的吹奏部分由洗足学园音乐大学录制,不仅对于每场不同的演奏都录制了不同的版本,而且在动画需要表现好坏对比的时候也能让对吹奏乐并不熟悉的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差距,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也表现出了京都的“细节狂魔”之处。总的来说,就算你以前不怎么听吹奏乐或者古典乐,也一样能在京吹中体验到这种音乐的魅力所在。

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女主久美子的声优黑泽朋世了。在我看来,黑泽朋世是新生代中实力顶尖的声优,她在京吹中展现出来的娴熟演技真的令人赞叹。京吹不同于其他常见的校园动画,它的配音更接近于追求真实,而黑泽朋世很好地演绎了久美子的角色,例如平时打哈欠的慵懒声线、面对秀一时的冷淡声线、感情流露时的真挚声线……最神的地方在于久美子有很多台词仅仅是一个“嗯”或者“哦”,而黑泽朋世可以通过语调的变化完美地表现出久美子当时的情绪。对于我来说,京吹的配音也是非常出彩的一环,为整个故事增色不少。

京都代表性的节奏掌控力

京都动画对于日常剧情的改编功底和掌控能力是公认的出色。京吹中,日常的部分也不少,除了吹奏乐大赛这一主线之外,京吹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支线,颇有种群像剧的意味。日常的演出不仅仅包括支线的表现力,也包括主线的推进节奏。这一点上,京吹给人的感觉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舒服。剧情的衔接很自然,看完一集,就算走过了一段剧情,有一定段落感,但不会太割裂;可以随时停下,也会想继续看下去。可以说,无论是一周一追还是补番连看,体验都不会差。

所谓的节奏掌控力其实体现在方方面面,要做到故事讲得完整、不突兀,又要防止说得太冗长拖沓,要在刚刚好的时间节点给人一种“故事刚好讲完”的感觉,其实并不简单。另外,以 TV 动画为例,对于情绪流的把控也很重要,每一集需要有起伏,而在整个季度中多少集之中需要一个情绪爆点,这些都需要不俗的剧本和演出功力。在我心里,叙事节奏和剧情走向的重要程度是不分伯仲的,没有良好的叙事节奏,再好的所谓“剧情”都是白搭。其实多年看下来,能明显感受到整个日本动画业界的良莠不齐,尤其是在轻改漫改大行其道的当下,优秀的原作故事却配上了稀烂的叙事节奏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这种环境下,京都能保持一如既往的稳定高水准,实在是动画业界的标杆。

动画日常部分的表现的一大困难之处就在于,所谓日常,往往是游离在主线之外的(当然,纯日常向动画除外,因为本来就没有主线)。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权衡取舍:如果完全不涉及主线,会显得这个故事和整体故事关系不大,可有可无,甚至让人感到困倦;如果过分牵涉主线,整个故事又显得不够完整,支离破碎,反而更显得意味不明了。在京吹中,我觉得大部分的日常“支线”都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平衡点,一方面每集中总有几个训练镜头来体现主线,一方面又利用放学后等时间段的人物行动来讲述主线之外的故事。对于第一季来说,支线故事的讲述难度还算中规中矩,因为事情是一件接一件出现的;而到了第二季,当各条支线开始并行进行的时候,能否把每一个故事都讲好就很见制作公司的水平了。动画,乃至其他任何信息载体,都具有局限性,只能串行讲述。为了描述并行事件,只能利用“上下文切换”这种“因果”手段,或者插叙倒叙这种“反因果”手段,又或者多视角重复叙事这种“无因果”手段。京吹中大多数地方采用的就是“上下文切换”,也即某段时间我们在跟随这条支线,到了下一段时间我们又在跟随另一条支线。这种手法最需要避免的问题就是支线之间过分的割裂感,让你感受不到它们其实是同时在进行的。于是,京吹会利用一些细节,例如小动作、小眼神、或者富有暗示性的特写来提示你别的支线的存在。例如第二季中,明日香退部、久美子家庭纠纷、丽奈“失恋”三线并行,动画在进行某些线的时候,又利用明日香空座位特写、久美子姐姐房间特写、丽奈不回复信息的特写等来暗示其他线的发展。

再稍微聊一些京吹中比较”反常规“的地方。前面也说过,京吹的画风是奔着真实去的;后面将要说,京吹的故事也有很多现实的要素。但是,京吹又会使用”颜艺“、”突然萌化“、”失去高光“等”不真实“的作画来进行一种”突然脱钩“,比如久美子在教学楼后向丽奈道歉后的 Q 版表情、久美子在人行道失言后的流泪表情、丽奈在初见新山老师时的死鱼眼等等。类似的还有一些看上去略有些”无厘头“的搞笑情节,比如绿辉的”ミドリです“、久美子说出爆炸发言后突然被吸引去抽扭蛋等等,这就属于利用剧情之外的非常规手法制造突然的笑点来缓和气氛,把控情绪流,也是为了更好地为观看体验服务。

重点剧情的演出部分,京都也能驾轻就熟地处理,利用令人叫绝的分镜、完美的音画配合、熟练的光影效果掌控,来带给观众最无与伦比的震撼。比如,第一季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高黄两人在祭典登山时的那一段演出,利用虚焦的城市灯火、丽奈飘舞的白色长裙,以及背景音乐中渐强的跳跃音,一下就把那种令人(久美子)心跳加速的感觉描绘了出来,在一个极致唯美的场景中开启了高黄两人 soulmate 式的情谊(我要向世界传递这段希望的影像!)

类似的提升观感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的分析也仅仅是抛砖引玉,实际上这种节奏掌控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观众的观看体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反正看起来就是非常舒服。

京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最后来谈谈,京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京吹的故事,按我的想法来总结就是,“一个现实童话”。童话的外衣,现实的内核。很多时候,它有着童话般的美好,但仍不至于脱离现实显得轻浮而虚假;有的时候,它现实得令人消沉,但仍给予人一种童话故事特有的希冀。它励志,赞扬努力,歌颂成长,但也告诉你努力不一定有相应的结果;它现实,让你摔倒在地,但也给你重新爬起来变得更努力的勇气。

我觉得京吹的故事是一个不落窠臼的好故事,观看过后真的能给人带来很多启发。这里所谓“不落窠臼”,不仅仅是指它和常见的励志套路不一样,京吹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它都描绘得合理而自然,没有明显的设计感。成功,就是水到渠成;失败,也总是合情合理。当然,仅仅把京吹的故事描绘成一个励志故事就太肤浅了,京吹故事许多真正精妙的地方在于日常发生的一个一个事件,总能让你看到一些现实的影子,感染力极强;甚至,里面对于一些事件的解决方法会让你看完之后想,当时我遇到这类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像这样处理其实会更好?很多别的故事中,突发的矛盾最终都靠“嘴炮”解决,主角似乎能感化一切;但是京吹让我看到了真实:很多时候,当事情发生,我们也会像里面的人物一样做出这样那样的选择,而最终事情的解决与否,靠的是真正有意识、有意义的行动。又有的时候,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袖手旁观,感受到深深的无奈。京吹就是一个真实的青春故事,仿佛就在什么地方真的存在一样,让我们感同身受。

很多人喜欢拿轻音和京吹做对比。有人说,樱高轻音部都是天才,但北宇治吹奏部都是普通人。轻音是一个关于音乐的美好童话,而京吹是把音乐路上的酸甜苦辣全都展现给你。想要回报就一定要努力,努力了也不一定有回报。这是北宇治的故事,同样也是所有人的故事。发生在北宇治的每一个故事都栩栩如生,感同身受得仿佛就是在我身上发生的一样。曾经自甘堕落、随波逐流,也曾被人敲醒;会因为努力有了回报而欣喜,变得更加努力,也会因为努力成了徒劳而怀疑自己。一切的一切,好似都有自己过去的影子。我认为,观看一部动画时的感受和曾经的经历和彼时的境遇是息息相关的,不同的时候看同一部动画,也往往带来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时候对不同的动画,偏好也是截然不同的。京吹就是一部适合曾有过这种奋斗史的人来品味的动画,绝非适合任何人的“合家欢”作品。我以为,动画不仅仅是为了取悦人而存在的,动画是一种艺术,足以传递教育意义。

把整个故事看下来,其实会有种“运动番”的感觉:以全国大赛优胜为目标、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挥洒汗水;在残酷的淘汰之路上,有战胜强敌的欢喜,也有失败后的怅然。更重要的,是这几年中每一个闪闪发亮的日常,它们在回忆里将永不褪色。只不过,京吹的主舞台是“吹奏乐”,比起热血的运动番,显得更沉静更雅致,但那种拼搏的感觉丝毫没有减少,甚至还多了许多更深层次的探讨,使得京吹不仅仅是个“努力,然后获得胜利”的运动番那么简单。第二季中,动画曾借优子之口说过:“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家都牺牲了假期来拼命练习,但是大赛却会分出高下,有的评委甚至会毫无顾忌地写下和内容无关的评语;会被人认为不够努力,比别人差,根本毫无道理吧?”久石奏也说过,“所谓的努力,到底算是怎么回事?”京吹中,对比赛本质的质疑、对努力意义的质疑并不少,但动画本身也没有用一些空泛的大道理去强行圆场,而是交给观众自己去思考。面对这些发问,我认为京吹在久美子和丽奈的那次对话中就隐含了回答:“吹小号就能变得特别吗?”“可以。更拼命练习,吹得更好,就能变得更特别。”只问努力,不问结局。

明日香学姐说:“社团加上恋爱,就是青春。”京吹虽然着重于久美子的视角,但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部群像剧,不同的角色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京吹也是折射日本高中校园的一个窗口,展示了与我们经历过的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青春。多彩的生活、不同的氛围、相似的烦恼,不变的是“青春与成长”这一永恒命题。

TV 动画第一季

欢迎来到北宇治高中吹奏部

“初中曾是吹奏乐部部员的黄前久美子,在刚进入高中的春天,与同班同学加藤叶月、川岛绿辉一起去参观吹奏乐部。在那里,久美子遇见了以前的同班同学高坂丽奈。叶月和绿辉决定加入吹奏乐部,但久美子却有些犹豫。她回想起了在初中吹奏乐比赛时,自己与丽奈之间发生的事情——”

以上是 B 站番剧页面对《吹响吧!上低音号》第一季 TV 动画的简介。京吹的故事开始于樱花飞舞的四月,黄前久美子升上了高中。久美子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吹奏上低音号,初中时也是吹奏部的成员。初中最后一场比赛时,久美子所在的学校大吉山北中在府赛获得了“废金”(虽然是金奖,但没有晋级下一轮地区赛),久美子本人是“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但她身旁的一个女孩却悔恨地哭了起来,并且说出了一句贯穿京吹始终的话:“悔しい、悔しくて死にそう”(不甘心,不甘心得要死)。然而,久美子口无遮拦的属性上线,她说出了一句极为 ky 的话:“你真的觉得我们能去全国大赛吗?”

出于对水手服的向往,以及为了逃避这段尴尬的往事,久美子特意选择了离家较远、也没有什么熟人的北宇治高中。刚入学的久美子看到了吹奏部进行的迎新演出,不禁被过于糟糕的演奏所震惊。本来她不想加入吹奏部,但是在新认识的两位好友的邀请下误打误撞加入了吹奏部,还很不凑巧地遇到了初中时在自己身边哭泣的那个女孩——高坂丽奈。北宇治高中吹奏部的故事,从这里正式开始了。

北宇治吹奏部有很多痼疾,去年还经历了一次巨大的部内矛盾,导致众多新生退部(史称“南中之乱”),虽然去年的目标号称是“全国大会出场”,但实际上更像是口号,没有人认真练习,府赛也是以铜牌草草收场。然而,就在久美子入学的这一年,北宇治迎来了新的顾问老师,以及有改革决心的三年生们。于是,一场看似不可能的“逆袭”开始了。新上任的顾问泷老师让所有人自己决定,是要以全国大赛为目标努力,还是只是想聚在一起制造快乐的回忆。在“乌合之众”的氛围下,大部分人支持以全国大赛为目标努力,但是真正练习的时候又纷纷摸鱼,直到第一次合奏,被泷老师用最温柔的语气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吹奏部员们非常不满,最有声望的三年生(部长、副部、会计)在首席会议上安抚了大家,有了共同目标的大家终于开始认真训练,一周后的合奏终于被泷所认可。经过这一番闹剧,北宇治吹奏部空前地团结起来,在一种“所有人都在努力”的氛围下,曾经习惯了划水的部员们纷纷被感染,开始接受高强度练习,甚至主动加练(“反正都要参加社团活动,不如好好努力一下”)。直到 sunfes 到来,在老师的鼓舞下,焕然一新的北宇治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迎来了动画的第一个剧情小高潮。sunfes 中安排了一段久美子和初中同学重逢的剧情,除了为后续埋伏笔(获得情报)之外,还有久美子的一句重要台词:“那时我发现,我已经迈出了新的一步,以及,现在我已不再后悔。”这标志着,经历这一切之后,久美子已经对北宇治吹奏部有了真正的归属感,北宇治吹奏部已经和之前完全不同了。

在 sunfes 之后,又经历了县祭、选拔测试、solo 重选等事件,一边展示吹奏部外的日常一边推进着剧情主线。县祭登山之后,久美子和丽奈互相敞开心扉,成为了好友。之后的选拔测试,尤其是小号 solo 的选拔,在吹奏部内掀起了不小的风波,丽奈和泷老师的过往、丽奈对泷老师的心意也纷纷被揭示出来。小号 solo 选拔是第一季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剧情冲突,这里的剧情综合描绘了一个团队中很容易发生的各种矛盾,侧面展现了北宇治吹奏部当时仍然不够团结、军心不稳的弊病,也表现了之前“资历至上”主义的遗毒。从根本上说,之所以冲突会产生,还是因为大家对泷老师不够信任,泷老师还没有树立绝对的威信,因此才会滋生流言。这里同样也说明了泷老师虽然专业实力过硬,但是短于人事。好在,经过另一个顾问老师的提点,泷老师选择了一个最完美的解决方法,就是将选拔过程透明化,让部员们体会到丽奈和香织的水平差距,这样“偏袒”的谣言就不攻自破了。但是在公开选拔这样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氛围中,大部分部员还是不敢表态,于是泷老师玩了个漂亮的心理战术,分别询问香织和丽奈两人能否担当 solo。由于所有人都已经看到了明显的水平差距,加上香织前辈本来就不是倚仗资历的人,于是香织就主动将 solo 位交给了丽奈,这样一来一直为香织冲锋陷阵的优子也就无话可说了。可以说,这个冲突的完美解决不仅及时稳定人心,使整个吹奏部重新团结一心,也为现实中可能发生的类似情况提供了一份教科书般的解决方案。

应该说,选拔期间的很多矛盾得以解决(包括久美子能够走出初中的心理阴影),北宇治众多人品出众、性格和蔼的前辈是功不可没的。考虑到前一年的高三生存在大量倚老卖老的情况,新一届的高三生和高二生能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常难能可贵,尤其是夏纪学姐和香织学姐,有着金子般的内心。这样一种环境下,北宇治能够迅速转型并崛起几乎是一种必然了。在之后,北宇治吹奏部同心协力,在府赛上成功夺金并打进关西,为第一季画上了圆满句号。总的来看,第一季的故事最像一个美好的童话,一群对的人在对的时间相遇,于是美妙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矛盾、失落、成长,都是青春的歌

事实上,京吹第一季还是有相当明显的情绪起伏的,在高扬的情绪之间穿插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失落,只不过对主线的影响比较有限,所以给人的印象可能不深。虽然看得出来第二季京吹才开始着重塑造支线人物,但是第一季所讲述的各种人物故事也足以让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青春之歌“。

首先就是在故事刚开始起了重要剧情推进作用的斋藤葵学姐。她是久美子的初中学姐,在久美子参观吹奏部期间无意将久美子吹上低音号的经历捅给了明日香,使得久美子换乐器的念头幻灭,在高中继续吹奏上低音号。在刚开始老师让大家举手表决是否以全国大赛为目标时,只有葵直白地投了反对票。最终,她也成为了“被代表的少数派”。葵自己说,由于考高中时的失利,她觉得无论如何都要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因此每天放学后都去参加补习班,导致在社团活动中经常早退。由于重心放在学业上,葵的练习时间并不多,最后在一次合奏被点名时葵决定退部。这里相当直白地展示了日本高中升学压力与社团活动的冲突,所谓“人各有志”,应该说对于我们而言,葵的选择是更让我们中国学生们熟悉的,也正因为我们和葵选择的是同一条路,所以我们不会对她有什么苛责。不过在后来动画仍然经常给到葵学姐的镜头,包括前往名古屋观看全国大赛的时候,表明她实际上仍然挂念着社团。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情节是北宇治成功晋级后,久美子又遇到了葵,于是问她退出吹奏部有没有后悔。葵的回答是不后悔,因为她懂得做出选择总是有舍有得,而她对于自己真正的愿望早已抱定了决心。

接着来说说在县祭时表白失败的加藤叶月。这里其实算是京吹中第一次出现恋爱相关的剧情,不过只能说很遗憾,秀一是和久美子钦定的青梅竹马,所以叶月只能是尽梨了、银不了。京吹对这段感情的描绘丝毫不拖泥带水,几段暗示性的镜头铺垫过后,直接让叶月在县祭就表白。虽然被拒是比较残酷的,但是京吹对于两人之后关系的描写是非常理想化的,秀一和叶月没有刻意疏远,但也没有显得暧昧,在一个双方都接受的界限内比较自然地相处,秀一也对叶月有一些比较克制的额外关照(比如帮忙搬运大号)。说实话,我见识过的中学时代恋爱大部分都是表白失败/分手即等于绝交,这种不失礼貌又点到即止的关系其实相当难得了,可能也是因为京吹中的大部分人物性格都过分地好吧。尤其是叶月,在表白失败后,为了不让闺蜜担心,也不让怂恿她表白的小绿背上心理负担,还主动疏导小绿,最后还声称要全力应援久美子(罪孽深重的黄大叔),不得不说实在是宝藏女孩。

社团活动方面,其实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剧情就是久美子的“觉醒”。久美子一直是比较佛系的、随波逐流的人,虽然在氛围的感染下也很认真努力地进行练习,但还完全到不了丽奈和霙的那种程度。久美子真正“觉醒”是来自泷老师的一次否定。由于久美子一直吹不好一段比较难的部分,在合练时泷老师要求正式比赛时这一段让明日香一个人来吹。对于久美子来说,那只是一个瞬间,合奏练习很快又继续下去了,但是对她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回家的路上,久美子眼角带泪地在桥上跑了起来,心里一遍遍地念着:“上手くなりたい、誰にも負けたくない”(想演奏得更好,不想输给任何人),这里的奔跑中旋转镜头也可算是一个名场景了,而且久美子那种心境对于曾经有过不被认可经历的人(尤其是对学过乐器的人而言)来说都是很熟悉的,于是在桥上,她自发说出了“悔しくて死にそう”,和初中时丽奈说的一模一样的话。这时候,久美子也终于意识到了当时的丽奈是以一种什么心情说出那种话的,视角切到波光粼粼的河面,《地狱中的奥菲欧》(久美子初中府赛演奏曲目,也是最令人熟悉的古典乐旋律之一)的声音逐渐切入,不仅是在呼应初中的剧情,还颇有一种以乐景衬哀情的感觉。有同样经历的不仅久美子一人,秀一也同样被泷老师在合奏练习中单独点名,于是这一段中两人隔空互喊“上手くなりたい”的镜头很好地表现出了两人心中都有的那种不甘心、不服输的感觉。

后续,久美子返回学校的时候,泷老师特别对她说:“我没有忘记你说的‘我能演奏好’”,一下就让久美子重新振作起来,找回动力;泷老师对秀一的鼓励也很有趣,他说的是“要做到随时都能吹出你刚才的水平”;在第二季中,泷老师也是同样的用一句简短的“黄前同学,刚才那段在正式比赛时由你和田中同学一起演奏”认可了久美子。不得不说泷老师是鼓舞人心、催人上进的高手。而到了关西大赛时,在对应的片段制作组也分别给到秀一和久美子特写,提醒观众这就是他们一直在努力练习的地方,这种小细节也是非常令人感动了。

我觉得,进一步让京吹第一季动画“封神”的就是它的第十四集番外篇,讲述替补队员/后勤部门的默默付出。从这里也能看出京吹不仅仅是一部以“励志”为核心的作品,而有着“青春群像剧”的影子。正片中,大部分剧情都在描绘吹奏部参赛成员们的努力练习,对于后勤成员常常只在分发服装、统筹场地、搬运乐器时给几个镜头,但是京吹第一季专门用一集来描绘了这些后勤成员们的故事。这里挑选了几个片段,分别是一起商量组合名称、练习并演奏了一首给正式参赛队员的应援曲、给正式参赛队员制作小饰品、叶月一路跑着取回正式比赛前遗落的鼓槌。这些片段展现了吹奏部平常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表现出所有人都是北宇治吹奏部的一员,所有人都齐心协力为社团做出贡献。可以说,正是这样上下同心,拧成一股绳的努力才造就了北宇治的逆袭;也正是这样有欢乐、有失落、有成长的故事,让这段时光显得更丰富更饱满。在这个令人难忘的故事里,矛盾、失落、成长——全部都是青春的歌。

TV 动画第二季

从一个视角旁观的各种人生

第二季中,各种人物相关的剧情明显变多了,刚开始就出现了重要的伞霙支线,合宿期间也给小天使、优子、夏纪等人更多的台词和镜头来丰富她们的形象。关系赛过后,又有包括顾问老师、久美子姐姐、明日香学姐等重要支线,其中也给到了部长、香织等人一些展示人物的镜头,甚至路人男主秀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第二季的久美子不太像一般意义上的主角,而是群像剧中的“旁观者”(相机)视角,由于触发剧情的能力过于优秀,还得名“无情的剧情触发机器”(JK 触发器)。不过玩笑归玩笑,我的理解是,京吹看似是个第三人称的故事,但实际上是久美子的第一人称,只不过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事,也就是说实际上观众能看到的剧情是受限于久美子视角的,并非是真正的上帝视角。因此,并非久美子每次都正好“触发”剧情,而是只有久美子遇到的剧情才会描写出来(当然,剧情都是作者设计的,说久美子正好知道了全吹奏部所有的秘密也没什么问题)。

第二季的各个人物支线长短不一,主题各异,感觉更像是从一个视角去旁观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生。有的故事,还会引起观众的更多思考,让我们看到现实往往不止对错那么简单。前面我也已经说过,京吹中的每一个故事,无论是吹奏部内的,还是吹奏部外的,都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下雨的指挥家”一集中,就描述了泷老师之所以回到北宇治来但当顾问,实际上是为了替亡妻完成心愿。剧中多次出现的意大利白向日葵也在之后由小绿揭示了花语:“我一直思念着你”。虽然是一段不足一集的剧情,但是配合分镜和编排,说实话非常让人动容,让我们得知了泷老师一直隐藏在背后的一面。泷老师对全国金的执念并不比任何人弱,但他在一开始就给了社员们选择目标的权利,也在后来的指导中总是用最温柔的语气说话,不摆架子,不动声色;当我们把泷老师背后的这段故事纳入考量的时候,其实能更加感受到泷老师其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老师。

我个人觉得,第二季的人物支线中意义最大的就是明日香学姐和姐姐麻美子两条线了。明日香学姐的支线其实某种意义上是延续了第一季斋藤葵的支线,聚焦在社团活动和升学压力的冲突上。同时,还涉及到明日香家庭内部一些难言之隐,也揭示了明日香学姐为何在关西大赛之前的动员上一改佛系的风格,表现出异乎常人的坚定决心。平时看上去无所不能、工于心计的明日香实际上是在家庭变故和母亲的威压下发展出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和保护自己的壳,在这后面,她其实和其他人一样无力而脆弱。部长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无论交给明日香什么任务,她都能出色地完成,于是大家也都乐见其成。这一次,轮到我们来支持她了。”事实上,明日香线涉及的话题很多,包括缺失的父爱与认可、控制欲过于强烈的母亲、爱好与现实的冲突等等。不过,我觉得明日香线故事中最重要的就是久美子和明日香的互相了解以及各自的改变。明日香邀请久美子到家中之后,不仅打开心扉讲述了很多过往,还将《吹响吧!上低音号》这首重要的曲子传承了下去。之后在校园里“对线”的地方,明日香教会了久美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准则:想要让别人真诚地对待你,对你说出真心话,就要放下隔岸观火的态度,离开“安全距离”,首先去真诚地待人;久美子也让明日香认识到:一个人扛下所有是一种不切实际又自私的妄想,拒绝别人的帮助并不是“不给别人添麻烦”,高中生不应该装出一副大人的嘴脸,假装洞悉一切。而最后事情的解决还是靠明日香模拟考考进了全国前 30,才拥有了和母亲讨价还价的筹码,不得不让人感叹这就是现实,唯有强者才有谈所谓”爱好“的资本。

明日香告诉久美子的道理对于麻美子线的故事起到了很大作用。麻美子和父亲的争吵刚爆发的时候,久美子由于自身视角的限制,实际上是很不理解姐姐的。在她看来,姐姐一方面让她好好读书,暗示她吹奏乐没有用,一方面又要从大学退学,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这是很矛盾的。另一方面,麻美子和家长的价值冲突中,许多仍处于青春期末尾的观众(例如我)会天然地共情到麻美子身上。理性来说,我觉得两者的立场都有道理:没有经济独立能力的未成年人,因为经济来源完全被父母把控,实际上根本不存在“选择的自由”,如果父母意志过于强烈,未成年人只能屈从,毫无“自愿”可言,这种“自愿”本质上就是强者对弱者的一种“剥削”(当然剥削这个词言重了,只是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我的观点)。但是反过来,当子女已经成年,可以认为具有经济独立能力的时候,如果与父母意见相左,就不能再用这套说辞去寻求一个无风险的“追梦”机会,也就是说选择的机会成本要由自己来承担,而不能强行转嫁到父母身上,否则这种所谓“决心”就是廉价的。

麻美子和父亲其实都意识到了自己错误的一面,而久美子也意识到自己现在无风险“追梦”的权利实际上有多么奢侈(尤其是对于麻美子来说)。在秀一的助攻下,两姐妹决定敞开心扉。姐姐最终到名古屋观看了久美子的全国大赛,而久美子也向姐姐说出了自己对吹奏乐的坚持来源于小时候对姐姐的憧憬。这里镜头中路灯的光影将久美子和麻美子分隔开来,暗示着麻美子即将进入和久美子完全不同的世界;而回想起 OP 里中学时的麻美子吹着长号,年幼的久美子和秀一在椅子上聆听的镜头,颇有种时过境迁的感慨,也使得这里久美子和姐姐的互相理解显得感人至深。

TV 动画第二季,尤其是后半段,比起对于吹奏乐和比赛的描绘,对人的描绘显得更多,也更细致。这标志着京吹开始进入一个更加现实的领域,”童话“的感觉不再如第一季那般浓郁了。所谓故事,说到底都是在描写人物。第二季的剧情让第一季中略显平面的很多人物显得愈发立体起来,在新的维度中让我们看到了人物的”背面“。其实,关西大赛中对于不同人乐谱上照片的特写就已经表明了:多达五六十人的北宇治吹奏部里,不仅有主角团,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人;而每一个人在这里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青春、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这一季动画还做了一个首尾呼应的精心设计。第一集的标题明明是“盛夏的开场号”,一开始的镜头却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久美子在室外抱着一本书,朝着天空哈气,这时丽奈走出来喊她进去练习。这个画面的含义在这一季的结尾进行了揭晓,原来这是高三的前辈们毕业之后,久美子冲出去寻找明日香学姐时相遇的地点,其实恰好也是久美子入学时吹奏部招新宣传时占的那个楼梯。就在这里,明日香学姐将父亲留给自己的那一首曲子《吹响吧!上低音号》送给了久美子。这首曲子贯穿了第二季的始终,作为一首上低音号独奏曲,这首曲子表明就算是上低音号这样不起眼的乐器,也有机会展示自己,大放异彩;而明日香学姐多次评价久美子是个“像上低音号的人”,因此这里对于这首曲子的传承就有了多重意义,不仅意味着北宇治首席上低音号的传承,某种意义上也暗示明日香将吹奏部的未来托付给了久美子(隔代指定)。最后,这也是整部动画中第一次揭晓这首曲子的真名,通过完美点题,给观众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吹响吧!上低音号”不仅是明日香的希冀,现在也成了久美子的希冀,实际上也代表了整个北宇治吹奏部的希冀。

最重要的比赛常常不是决赛

如果我们仅仅看久一年的北宇治(也就是一二两季),仅用半年时间,从四月开学到十月全国大赛,北宇治吹奏部就脱胎换骨,完成了府赛铜到全国铜的二段跳。但缺憾就在于众人没能最终问鼎全国金,同时也由此留下了吉川优子“明年拿到全国金”的誓言。剧情中最大的可讨论点就在于,为什么北宇治没有拿到全国金,迎来一个“完美”的结局?

这个问题,可以从剧情内的角度来回答,也可以从剧情外的角度来回答。先说剧情内,北宇治在学年伊始定下的目标就是“全国大赛出场”,在第一季的故事过后,北宇治吹奏部的氛围焕然一新,所有人真真正正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没有怠惰,没有不满,因为他们去年是府赛铜,本来就没有什么下降的空间了,因此只能往上,再往上。这种感觉对于曾经参加“一二九”合唱比赛的我是非常熟悉的。尤其是在北宇治成功打进关西大赛之后,努力获得了报答(久美子名言,“人真是单纯,一旦知道有回报就会去努力,努力若有成果就会加倍努力”),曾经看上去如同玩笑的目标如今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这种情况下北宇治在关西大赛全员爆种(秀一说过,那场演奏“好得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天时地利人和,成功冲进全国,算是一个合理的“童话”。冲进全国之后,社团上下其实也出现了许多客观上不利于比赛的因素。第一,冲进全国算是已经完成了当年定下的目标,再怎么说人都会有一种松了口气的感觉,一直紧绷的弦无可避免地会松掉。这种情况下,虽然大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上头地说要拿全国金,但整体的训练状态已经和关西之前大不相同了。第二,关西赛后的明日香退部事件、久美子家庭纠纷、丽奈“失恋”,种种事件都严重影响了社团。明日香退部风波虽然最后得以解决,但是导致上低音号主力长期远离训练,甚至一度需要让久美子吹上低音号的 solo 段;久美子家庭内的纠纷也让久美子分心,久美子感冒之后乐团低音部里甚至一个正选的上低音号都没有;丽奈“失恋”事件直接导致丽奈在合奏的 solo 段被点名批评没有集中精神,强大如丽奈,即使经过自我调整,以当时的心境显然已经无法吹出关西时的超神级 solo 表现(比较剧场版 2 中的全国比赛片段和 TV 的关西大赛片段,很容易听出两段 solo 不在一个水平上)。总的来说,这一年对于北宇治吹奏部来说已经足够幸运了,无法一步登天既是时也命也,也是情理之中。

从剧情外的角度来回答,也就是要回答为什么作者“设计”了全国铜的结局。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制造这样一个“不完美”结局,客观上让我对京吹的评价更高了。当然,并不是说我觉得有遗憾的结局就是比完美结局好,BE 评价就是高于 HE,只是我觉得对于京吹这个故事而言,这样的设计也许更合理,也更有意义。标题中,我对京吹的定义就是“一个现实童话”,意思就是说童话外衣,现实内核。前面以及后面的所有分析中,我都指出或者将指出京吹是多么地贴近现实,以至于给人一种极为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感。那凭什么说不拿全国金就比拿全国金更合理,更有意义呢?我觉得这是因为“全国金”事实上只是一个符号。诚然,这是所有人追逐的,至高无上的荣誉,但对于一部作品来说,“全国金”只是一个既可予之,又可取之的工具罢了。说白了,作者让你拿全国金你就拿,作者不让你拿,你再怎么努力也拿不到。“全国金”只是一种认可,而不是一个终点。也许作者并不想让久美子她们这么快就登上巅峰,这样的话整个故事就是一个过于虚假的“不懈的努力迎来奇迹的回报”的故事。正如我之前所说,京吹的故事是一整个青春的故事,它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成长。而我觉得,不拿全国金这个结局反而比拿了全国金的结局更体现成长这一命题。

如果北宇治问鼎全国金,当然所有人都会认同他们的成长。但是如果没有拿到全国金呢?难道就说明他们没有成长了吗?如果北宇治仅用一年就拿了全国金,观众反而会止步于“全国金”这一“官方认可的成长”,而少了“我觉得他们有所成长”。北宇治止于全国铜,这样一个让观众第一反应“不愿接受”的结局,反而会让观众开始考虑自己的想法。当结果没有那么完美,过程所带来的那些印迹是不是还有意义?我想作者肯定是认同他们的成长的,但想要让观众也能发自心底地认同。说到底,这是一个“现实童话”,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利用现实要素让观众共情。观众共情北宇治以后,会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观众认可北宇治的成长,就是观众认可了自己的成长。这就是京吹要传递的价值观之一,努力不一定带来奇迹,但是努力一定带来成长。这种价值观在之后要说的剧场版 3 中显得更为直接和明显,到那时我再更细致地说明一遍。

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再回看第二季动画内容,就会明显地发现,第五集的关系大赛之前,动画内容几乎全都是关于北宇治如何刻苦训练准备关西大赛的(伞霙支线其实算是解放双簧管真正实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和后面的关西大赛也有一定关联)。这几集中,出现了大量的排练、指导、再排练、再指导的镜头,而且显得相当专业,可以看出京都就是在着力表现大家训练的刻苦和决心的坚定。而关西大赛之后,各种事情接踵而至(黄大叔接了一大堆任务),反而训练的镜头变得很少,每集仅出现几秒钟,表现大家还有在训练而已。可以说,第二季对于比赛的刻画,重心是放在关西赛而非全国赛的。毕竟,关西大赛有一大段完整的《三日月之舞》演奏,而全国大赛剧情中直接跳过了演奏。这样,就引出了本小节的标题:最重要的比赛常常不是决赛。

如何理解“最重要的比赛”?我觉得在励志类的番剧中,“最重要的比赛”就是使得主角团破茧成蝶,真正完成蜕变,完成进阶的一次考验,至于最终是不是翻过大山、加冕为王,也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在京吹中,就是那次“全员爆种”的关西赛。这样的设计,无论是在动画作品、影视作品中都经常出现,甚至现实中也大多如此。例如,《灌篮高手》的最后,湘北同心协力,全力以赴地击败了卫冕冠军山王之后,还是没有拿到冠军。对于《灌篮高手》来说,真正的“决赛”就是湘北对山王,这才是最重要的,最需要描绘的一场比赛。《LoveLive!》里,最令观众动容的,也是地区预选赛战胜 A-RISE 的那首《Snow Halation》,在第九集之后,动画的主要内容也已经不再是准备比赛,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最重要的一场比赛已经过去了,最终的决赛她们一定会赢下来。放到现实中来看,这种例子也不少。S6 全球总决赛的半决赛 SKT vs ROX 被认为是那一年真正的决赛,也是至今 S 赛上最精彩的 BO5;2018 年的第 100 届甲子园,黑马金足农在半决赛拼尽全力击败了对手,最终在决赛被大阪桐荫血洗,但捧得准优胜的他们依然是那一届甲子园最耀眼的传奇。

我想,参加过淘汰赛的人应该都有过这种体会。哪怕最后闯进决赛,拿了冠军,印象最深的一场也不一定是最后那一场。在这种残酷的竞技项目之中,让你完成蜕变的往往是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过程,逆袭和翻盘给人带来的成长远比最终的结果要多得多。肯定存在那么一个坎,迈过去以后你的心境和目标就再也不一样了;而如果没迈过去,也许就会彻底陷入消沉,一蹶不振。久一年的北宇治吹奏部就是在关西大赛上完成了蜕变,真真正正从一个划水社团变成了一个以全国金为目标自发奋斗下去的社团。因此,关西赛比全国赛重要得多;因此,即使全国赛折戟,所有人依然抱着“明年再来”的坚定决心。这份决心的价值比“全国金”的头衔更宝贵,这份决心即使没有“全国金”也一样熠熠生辉。这份决心是他们成长的真正证据,也是京吹两季 TV 动画传递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价值观。

剧场版 3:誓言的终章

也许努力的尽头就是奇迹

《誓言的终章》将时间轴进一步推进,仅用一部剧场版就讲完了久二年的故事。受限于篇幅,电影明显有一种比较赶的感觉,事件接踵而至,时间也非常跳跃,例如府赛直接被跳过,剧情一下就来到关西大赛。因此,从观感上来说,剧场版肯定是没有前两季动画那么舒适的,但节奏也还算维持得比较稳定,没有明显崩坏。这部剧场版除了引入人物、讲述故事之外,我个人觉得电影也有对京吹核心主题的再度强调和阐述。第二季 TV 动画的 OP 中有这么一句歌词,“也许努力的尽头就是奇迹”(奇跡が努力の先にあるなら),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京吹传递的“努力哲学”的一种概括;当然我们也知道,在久一年全国折戟之后,久二年更加不尽如人意,因此京吹的核心并没有停留在“努力后的奇迹”这个层面,而是继续讨论了“如果努力了却没有奇迹怎么办”这个问题。

《誓言的终章》中也有不少人际关系相关的剧情,甚至有部分剧情看完会让人感觉脑溢血。例如,新生中的三大刺头(求、美玲、奏)对于某些地方的极度在意使整个人物显得有一些极端和扭曲,而且都具有无视场合进行 ky 发言瞬间僵化气氛的能力(代入感很强,已经尴尬得抠地了)。除了人物塑造上的略显片面,问题的解决也不像之前那么自然了。求被小绿没有交代地驯服了;美玲在 sunfes 公然搞事,被久美子一光 vs 两暗的语言输出修正。久石奏则是深藏不漏,在前半段剧情中与久美子多次互动促进久美子觉醒明日香属性,后半段公然背刺引出了全片最重要的一段文戏,这里就主要分析一下久石奏的部分言行和启发。

久石奏一出场,看上去就是满满的腹黑属性,表面上人畜无害,但是特别擅长直击要害、不留情面的发言。这些特质在美玲事件、久美子吃醋事件后,就已经描绘得比较明显了。久石奏在夕阳下逼问久美子更喜欢谁的情节,像极了第一季中久美子逼问明日香谁更应该担当小号 solo 的情节。此时估计久美子终于体会到了明日香学姐的感觉,也学到了明日香学姐的太极大法,滴水不漏地搪塞了过去。接下来,对于选拔比赛,久石奏在餐馆里和久美子展开对线。久美子说,去年的小号独奏选拔在最后并没有引起严重的部内关系紧张,但此时久石奏一针见血地指出:那是因为最后打进了全国大赛。在久石奏的这句话之前,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种可能性,但我马上意识到久石奏说的是对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优子也说过:“我至今无法接受初中的最后一次大赛……如果成绩好的话,也许我就能接受了吧。”对于这种关键的有争议的团队抉择,结果导向往往是很明显的,一句话概括,叫做“没上场的就是最强的”。如果最后的结果很好,那么大家都不会有什么怨言;但要是面对一个差劲的结果,恐怕所有人都会开始想,如果一开始做了另外一个选择是不是会更好。诚然,这种想法有其荒谬之处,因为永远无法验证,所以任何质疑都只是纸上谈兵;但是这种想法作为一个为失败开脱的借口,肯定是会存在的,即使不说出来,心里也会有它的位置,这就是其可怕之处。久美子和久石奏初中都曾经因为选拔而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久美子之所以能走出阴影是因为夏纪学姐的及时疏导,而久石奏则更加极端和黑化,尽管久美子保证了夏纪学姐的为人,久石奏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我行我素了下去。最后当矛盾彻底爆发,久美子和久石奏关于“努力的意义”展开了激辩,电影也利用这里的台词进一步确定了京吹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分析放在下一节)。这部分剧情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一个足够大的团队中,人际关系,或者说人事的重要性恐怕是不亚于任何其他东西的。氛围、凝聚力对整个团队起到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久美子想要在之后成为一个合格的部长,二年级时的这段“黄前咨询处”的经历绝对是相当宝贵、必不可少的。

说完人际关系相关的剧情,再说说“努力的尽头有没有奇迹”这一核心问题。电影中,既有“有奇迹”的正面事例,也有“没有奇迹”的反面事例,这里着重说一下“有奇迹”的例子,后者放在下一节。电影中,“努力,然后收获奇迹”的最明显例子就是中川夏纪学姐了。在第一季的一开始,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学姐就是典型的“摸鱼的高年生”代表,但后来发现她其实性格很好,而且也相当努力,最终在学吹上低音号两年后正式被选入 A 编。相信很多人在看到选拔结果发布,叫到夏纪名字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由衷的感动。这其实也是偏压抑的剧场版中少数的正面情绪爆点之一了,京吹展现了它“童话”的一面,在夏纪的最后一年给了她一个交代,让她得以以正式参赛成员的身份进行吹奏部活动。

最后,差点忘了,《誓言的终章》又名《久美子爱情故事》,在这里久美子和秀一的感情终于被摆上了台面。但遗憾的是即使是官配,秀一的存在感还是不强,感情戏码不足,很多重要情节又被直接略过(比如久美子如何接受表白的),爱情戏份的观感不得不说非常割裂。久美子和秀一逛县祭的场面可能就是动画里秀一的最高光了吧,在这里也只能祝秀一早日重新把发卡送给久美子,毕竟,你笑秀一戏份少,秀一笑你单身佬。

即使努力的尽头没有奇迹

动画中,吉川优子的部长任期开始于一句“明年一定要拿全国金”,同样也结束于一句“明年一定要拿全国金”。可以发现,这里的“来年、金取ろうね”和初中时伞哥哥对小天使说的“上高中以后一定要拿金奖”可谓是前后呼应,不仅展现南中众人经历初中的滑铁卢之后对金奖夙愿的坚定追求,也进一步加深了南中四姬生不逢时的宿命感和悲凉感。当你抱着极大的热情看完一整部《誓言的终章》,却迎来止步关西这样的结局,内心肯定马上浮现出巨大的失望。久一年奇迹般闯入全国大赛,久二年却在关西大赛只得到废金,这种落差确实让人难以接受。明明那么努力了,为什么?潜意识里,我们会觉得,努力过,就算不能变得更好,至少也不会变得更差。而久二年的止步关西,无疑是对这种想法的极大挑战。京吹越来越不像童话,而是把外衣剥掉,把现实展示给你看。

客观来说,对于久二年的铩羽,网上有不少很有趣的分析。比如,久零年的退部事件极大削弱了吹奏部高三年的中坚力量,有经验的高三生过分稀少,而新入学的高一生虽不乏实力之辈,但是毕竟练习时间短、还闹出过各种各样的团队纠纷,导致此时的北宇治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泷老师选择“把球传给詹姆斯”战术,寄希望于队内最具实力的小天使(北宇治 GOAT),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最好的选择。但《利兹与青鸟》并不是双簧管可以独力 carry 的曲目,需要长笛的 solo 担当在二重奏中完美地支撑起双簧管。纵使伞哥哥实力不俗,决心坚定,但毕竟和小天使比天分还是黯然失色了,心有余而力不足。“54 保 1”战术中决定上限的就是那个“1”,而这个“1”的上限又取决于二重奏中“木桶效应”的短板(伞哥哥又要背锅,真乃时也命也)。从北宇治外部看,当时龙圣异军突起,比起去年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年可谓一样不占,关西废金已是最好的结果。

同样地,我还想从剧情外的角度来说说为何如此“设计”。首先从合理性考虑,北宇治在久二年即使进全国,也绝无可能拿到全国金。原高三引退之后,由于久零年退部的历史影响,北宇治的实力显然不如去年,逆袭夺金就显得太过虚假了。其二我们仍然考虑电影的核心价值观。这部电影中,最最重要的场景和台词,无疑是久石奏和久美子雨中的那一段对话。久石奏在前面剧情的多次连续铺垫后,终于甩出大招“努力是没有意义的”。而久美子的回应则是,“我想要吹得更好,吹得更好之后能怎么样这种小事,从来没考虑过”(与第一季丽奈的“更拼命练习,吹得更好,就能变得更特别”一脉相承)。然后,久美子又自爆说,“就算你再努力练习,努力努力再努力,最后结局仍是一场空,这种事情谁都可能遇到,大部分事情都是如此”。京吹继续传递了“所谓成长,是战胜自己,变得更好”的核心观点,也即我们不能唯结果论,因为结果的不尽人意就否认努力、否认成长。努力的意义是什么?久美子已经说出来了,努力的意义是“吹得更好”,而不是“吹得更好之后能怎么样”这种小事。

嘴上说说当然是容易的,但谁会愿意努力之后还是一场空呢?这种价值观光凭口号是不够的,要真正引起观众的共鸣,需要行动和考验。拼命努力之后却被挡在全国大赛的门外,对观众和剧中的角色而言都是始料未及的。在这种剧烈的矛盾之中,北宇治吹奏部能不能坚守这样的价值观,这样的努力哲学?观众能不能接受这样的价值观,认同他们的努力是有意义的?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想久石奏那一句“悔しくて死にそう”(不甘心得要死了)已经代表了她的转变,代表了北宇治吹奏部的立场;而对于第二个问题,也许就是观众可能会有分歧的原因。如果你接受这样的价值观,你就会觉得这个结局拔高了整部电影的高度;但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价值观毫无意义,那也许对于这样的剧情设计就感到失望和不满了。

不过,我后来发现,对于这种价值观,更执着更坚定的也许不是北宇治,而是南中。以优子为首的南中派,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遗憾中度过,最高荣誉也仅是摸到了全国大赛的门槛;即便如此,她们从未放弃努力,即使不像久美子那样能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但她们一直在奉行“只管努力,不问结局”的价值观。有人会觉得,不对啊,她们比谁都在意结局,她们对全国金的执念比谁都强烈。但我觉得重要的不是一个人说了什么,而是一个人做了什么。止步关西之后,优子没有怨言,没有失落,反而马上鼓励起部员。在北宇治的三年,她一直默默努力,作为所剩不多的二年/三年生的核心,扛着北宇治前进。南中派从没有流露过对结果的不满,而是用更坚定的决心、更努力的行动继续向前。

《誓言的终章》其实讨论了一个相当现实而沉重的话题。对应于第二季 OP 的歌词“也许努力的尽头就是奇迹”,《誓言的终章》给这个说法打了个大大的叉,问你,如果努力的尽头没有奇迹呢?我想,京都的回答是:即使努力的尽头没有奇迹,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利兹与青鸟

冷静的镜头中满溢的感情

告别京吹本篇,来到番外《利兹与青鸟》,这是一部有着太多亮眼标签的作品。口碑之作、入围奥斯卡、捧得每日电影奖……剧情内的时间轴上,这部作品的故事发生于久二年,与《誓言的终章》属于不同视角平行叙事;而在剧情外的时间轴上,这部作品早于《誓言的终章》,因此作为正传的剧场版反而为番外埋了不少彩蛋。作为番外,这部作品算是京都的一次大型二创,大量原创剧情、完全不同于本篇的画风、风格截然不同的配乐、以及全新的剧情内核,可以说几乎完全跳脱于京吹本篇之外,不是一部粉丝向作品,而是一部定位为“没看过京吹的人也能看”的电影。

第一遍看下来,想必很多人会感觉电影有一种如同蒙着一层雾的朦胧感。首先,电影的台词不算多,大部分时间中不是利用角色的台词来表现角色情感,而是利用音乐来表现,其实这也比较符合小天使的自闭性格和伞哥哥一直逃避感情的行为。(按照我同学的话说)电影有很多去除高频的钢琴曲,这给人一种雾蒙蒙的感觉。同时,电影中的音乐还利用很多自然声来表现环境。这些手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刚开头的一段,伞霙两人在学校里一前一后行走的镜头。这一段镜头长达约六分钟,镜头从教学楼外,转到楼梯,转到走廊,再到教室,伞霙两人就只是一前一后地走着,没有一句台词,但是已经让人能够感受到两人身份上和情感上的一些细节,比如小天使一直盯着伞哥哥,而伞哥哥看似大大咧咧,却也会突然回头看看小天使是不是还跟着。以及,这时候的背景音乐引入了很多自然声,一边表现出一些现实的生活气息,一边又仿佛过于遥远。总体来说,由于这种台词偏少的演出手法,观众更需要自己去感受角色的情感,朦胧地察觉角色的心意。即使在生物教室里伞霙二人相拥的时候,看上去台词很多,但仍然有很多东西没有明说(比如伞哥哥的台词明显用力不足),台词表达的情感是不完整的,还有更浓厚的情感隐藏在台词之外了。

还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电影的镜头了。有人戏称利兹与青鸟的画风为“性冷淡画风”,某种程度上确实说出了其镜头语言的特点。首先,在颜色上,整体的用色是更偏水彩而非油画的,以哑光为主,几乎没有高光(比如,黄大叔的头发颜色看上去都变了),这和京吹本篇的画风就大相径庭了。京吹本篇在刻画人物上,很注重表现人物头发和肌肤的光泽感,而在利兹与青鸟中,就找不到这样的光泽感了。另外就是电影采用了大量的低视角镜头(也就是所谓的“九十分钟的电影五十分钟在画腿”),借由人物腿上的小动作来表现心情;以及同框镜头很少,哪怕有明显的人物对视,也要分别给侧面特写而不是让两人同框。这样的处理是为了让我们根据人物的微表情和小动作来感受人物情感,这与上面所说的台词少、靠观众自己去感受等特点也是一脉相承的。同时,这样的镜头就给人一种非常客观的视角感,也即我所提出的“冷静克制的镜头”。镜头本身不利用焦距、景深、打光等要素来展现强烈的情感,而只是置身事外般忠实地旁观。但是镜头却引导观众去留意并感受角色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利用引导性的特写(如脚步、眼神)来部分暗示和渲染情绪,因此我说利兹与青鸟是“冷静的镜头中满溢的感情”。

可供分析的镜头例子其实非常多,下面就举两例来加以说明。

其一,是小天使在生物教室的鱼缸边闭眼趴着,这时候有些光斑照到她脸上,于是她往对面的楼看去,看到原来光斑来源于伞哥哥长笛的反光。接下来的镜头是伞哥哥也发现了小天使,于是热情地挥手打招呼,而小天使也挥了挥手。然后伞哥哥发现长笛的反光会照到小天使身上,于是就开始玩长笛,让光斑在小天使的脸上和衣服上移动。这里镜头特写给到小天使,小天使的眼神追随着伞哥哥打过来的光斑,微笑着闭上了眼睛。接着,伞哥哥被其他人呼唤,于是离开窗边,镜头一转,从小天使的视角看过去,这时伞哥哥已经从窗边离开了,但是小天使还是一动不动地看着已经空无一人的窗户。这个镜头,同时表现了伞哥哥的性格和小天使的内心,并且巧妙地利用“反光游戏”这种在现实中存在但不是特别常见的情节来展示女孩之间的细腻心思。这个镜头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背景音乐为《reflexion,allegretto,you》,是一首相当舒缓、安静、朦胧的钢琴曲,某种意义上,这里就是电影的高潮所在(这也是牛尾本人的感受)。导演山田尚子本人说,“即使对话 100 回也比不上画这一个瞬间来描绘她们之间的距离——霙不论从希美那边得到什么都会很开心;希美把自己的心情随着长笛反射的光带给霙,温柔地看着微笑的霙。”

其二,是伞木希美在走廊上拦下了新山老师,说自己想要报考音大。这个情节其实非常重要:伞哥哥是一个“心比天高”的人,因此一开始会为了不显得落后于小天使而宣称要报考音大;但另一方面,伞哥哥虽然实力不俗,但还不到小天使的高度,因此新山老师当时只找了小天使推荐她报考音大却没有找伞哥哥。这个情节正是伞哥哥认识到自己的实力无法与音大相匹配,从而产生巨大的纠结与犹豫的地方。让我们看看电影是如何表现这个情节的。首先,电影选取了一个超远距,在走廊的一头去看走廊另一头的两人,利用走廊天然形成的透视线进一步拉开观众与角色的距离,这就给观众一种“袖手旁观,无能为力”的感觉。镜头一开始,伞哥哥叫住了老师,老师则不确定地说出了伞哥哥的名字:“伞木……同学?”听到这句话,伞哥哥把手背到身后,然后说自己想报考音大,期待地等待老师的答复;新山老师捋了一下头发,沉默了两秒,然后点点头。看到这个反应,其实伞哥哥算是明白新山老师对自己实力的否定了,于是她握住手肘,后退了半步。然后,新山老师再次点点头。一如既往简练的台词,利用人物的动作就表现出了伞哥哥从期待到彻底失望的情感变化,这一切就在那么遥远的地方发生了,给人一种无奈而隐隐作痛的感觉。

最后,不得不佩服的一点是,利兹与青鸟中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我读到一篇电影配乐牛尾宪辅的采访,他说为了表现女孩之间的距离和隔阂,他把“互质数”的概念应用到了音乐创作之中,这让我想起电影中也有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互质”的概念的镜头,虽然只有短短几秒,但是对剧情的主题也是有意义的,并不是随意为之。再比如电影中一个梗“happy ice cream”,最早是叶月和小绿在闲聊中提出的,却在电影的最后由小天使说出,这也体现了小天使前后的性格转变——她开始更多地注意到周围发生的一切,而不再是自闭的“小肥宅”(梨梨花这个角色很大程度上也是起到这个作用)。一切看似日常的镜头其实都有所呼应,这就是京都对日常情节的刻画功底。

谁是利兹,而谁是青鸟

下面切入本片的剧情主题。“利兹与青鸟”是一个虚构的童话故事,但显然和剧情中的“现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影中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童话”和“现实”之间切换,属于一种顺序的“上下文切换”平行叙事。显然,这是在说两个故事互为表里,互相呼应,“利兹与青鸟”的童话就是正在发生的故事。本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在影片后期“利兹”与“青鸟”的角色互换,最终引出了伞霙二人互为利兹、互为青鸟的关系。在故事的一开始,结合童话内容,我们很容易代入小天使的视角,得出霙是利兹,而伞是青鸟:因为利兹“一直孤身一人”,直到青鸟到来,“要不要一起加入吹奏部?”小天使问新山老师,“如果青鸟想和利兹在一起,为什么一定要放她走呢?”然后新山老师就问,“谁是青鸟?”这时候,随着前面的剧情铺垫,所有人就会立刻意识到,伞是利兹,霙是青鸟,因为霙“有着自由的双翼,可以飞往更遥远的天空”,此时是伞要放飞霙。

暂时回到原本的故事中来。《利兹与青鸟》虽是动画原创曲,但制作一点也不含糊,四个乐章总共长达 20 多分钟。剧情中,泷老师选取了最短的指定曲,就是为了能在 12 分钟限定时间内尽量给自选曲留足时间,最后排出了 9 分钟编曲版本。在这首曲子中,最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双簧管长笛二重奏。双簧管与长笛本身就是联系极为紧密的,这段二重奏的主旋律更是相互纠缠,“一问一答”式的,于是小天使在转换身份和心境之后,在练习中吹出了如泣如诉的一段神级双簧管。正是在这里,伞哥哥意识到了自己和小天使的差距,几度放下长笛停止演奏。伞哥哥这时彻底意识到自己从两个层面上束缚了“青鸟”,一是自己的长笛无法支撑起霙的演奏,二是自己的报考选择可能让霙失去到音大发展的机会。伞霙二人虽然相互吸引,但分别有着不同的心境。对于小天使来说,她比较单纯,觉得伞哥哥就是她的一切,伞哥哥的决定就是她的决定,从来不考虑更多,之所以继续吹双簧管也是因为伞哥哥。而对于伞哥哥来说,她的心境比较复杂:一方面,她想回应霙的感情,也对霙有一种“独占欲”;另一方面,她又对霙的天分感到一丝嫉妒,一丝自卑,所以渴求一个对等的地位,希望自己的长笛能被认可,这也是她宣称自己要报考音大的原因。在能够获得音乐上的对等地位之前,伞哥哥其实一直在逃避,包括不和霙一起回家、拒绝了霙的拥抱等。幻想破灭后,伞霙二人在鱼缸前对白的时候,霙鼓起勇气抱上去,不断输出自己满溢的情感(“喜欢希美的笑声,喜欢希美的一言一语,喜欢希美的脚步声,喜欢希美的头发,喜欢希美的一切。”),而伞哥哥明明对和霙的初识记忆深刻,却说“抱歉,我不太记得了”,后来更是打断霙说“喜欢霙的双簧管”。对于这里的台词,吹学家们一般有两种解读,一是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伞哥哥没有听到最期待的“喜欢希美的长笛”,两个人互诉衷肠却是在不同的频道上,伞哥哥没有在自己最在意的吹奏乐上获得认可,于是彻底死心,在下一幕的笑容中选择了释然;二是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利兹对青鸟的放飞,因为霙的音乐才能就是青鸟的翅膀,伞哥哥说“喜欢青鸟的翅膀”,意味着她决定打开鸟笼,让青鸟到蓝天上自由翱翔。无论哪种解读,都说明这个片段就是标志着“放飞”的重要片段,在后面也表现出伞哥哥放弃音大,转而报考一般大学,而让小天使继续报考音大。同时,伞哥哥也不再继续逃避小天使的感情,她说“我会完美地支持你的双簧管的,请再给我一点时间”(这句台词有种悲情成分),两人一前一后回家的镜头后,黑幕渐入,“disjoint”变成了“joint”。

对故事整体和一些重要剧情节点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之后,我还想继续谈谈利兹与青鸟带给我的对于现实的思考。利兹与青鸟的故事在京都的笔下被描绘得非常唯美,但我觉得这个故事一点都不脱离现实,不如说这是现实中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的故事。青春期的多愁善感,加上爱情中常常存在的不对等关系,很容易使人自卑。虽然本片的角色对应从一开始的霙是利兹转到了后来的伞是利兹,而且又更多聚焦在霙的音乐才能上,会使人感觉伞哥哥是更自卑的那一方。但事实上,小天使何尝不在伞哥哥面前感到自卑呢?她感谢伞哥哥愿意来和她做朋友,把她拉进音乐的世界,也羡慕伞哥哥开朗的性格,能够和身边的人做朋友,得到周围人的敬重。只不过前者更容易表现出来,后者很多人不以为意罢了。青春期时懵懂的爱恋带来的自卑感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认为自己是“弱势的一方”,因此观看《利兹与青鸟》时,常常会有极为强烈的代入感和共情,这也使得我们对伞木希美这个人物“恨不起来”,因为我们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同时,这时候的伞霙二人又面临高三择志愿校的关键节点,这种无法去同一所大学的桥段难道不是每个毕业季都会上演吗?如果有过这样的经历,想必感悟就更加深刻了。同时,片中还有一个片段,优子、夏纪、希美三人在楼上听到久美子和丽奈在楼下的专属角落里吹第三乐章中的双簧管长笛二重奏(当然实际上是小号上低音号二重奏),这个细节明显地暗示了伞霙并不是动画中唯一一对“利兹与青鸟”,高黄二人也是彼此的利兹和青鸟;不过她们一开始就放飞了彼此(毕竟她们不是真百合),因此可以自如地吹出那段旋律,没有压抑和沉闷的感觉。这也说明了“利兹与青鸟”的故事不是个例,而是具有广泛性的,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利兹或青鸟。

一层一层剥去《利兹与青鸟》的外衣,也许归根到底就是一个“爱与放手”的常见主题,这也和第三乐章标题“爱的决断”相符。但是它却能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观感,除了吹奏乐、百合、与众不同的镜头风格等元素的加入,更重要的是细腻情感的刻画和强烈的共情吸引。类似主题的故事,沉浸其中与隔岸观火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而《利兹与青鸟》做到了将我们送进北宇治吹奏部,那个唯美而细腻的小世界。还是不得不感叹,山田尚子监督(在以前山田尚子多担任分镜、演出等职,也早已负有盛名)对于青春期女孩的刻画功力实在强大(毕竟自称腿控+少女情结),让我们高呼:“山田尚子是神!”

后记:献给京都动画

京都动画(京都アニメーション)被粉丝们亲切地称呼为“京阿尼”,可以说它是日本动画业界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块金字招牌。京都动画已经创造出了太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经历了多年的声誉积累,可以说“京都出品”就是质量保障。然而就在 2019 年 7 月 18 日,一场飞来横祸却降临在京都动画头上。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被纵火烧毁,36 人罹难,制作上面这些作品的人中已经有很多都不在人世了。这无疑是整个动画业界的巨大损失,堪称日本动画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事件发生后,我和成千上万的京阿尼粉丝一样,对纵火者感到愤恨,感慨于命运无情,让这样不公平的灾难降临在这样一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公司身上。同样,我也对火灾中逝去的所有动画人感到哀伤和敬重,也衷心地祈祷京阿尼能够挺过难关,也愿意为京阿尼的重生提供支持和耐心。

在我的认识中,京阿尼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也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当下的动画行业浮躁之风日显,许多动画公司都存在赶工、粗制滥造的情况,不管不顾地推出低质作品,同时做手游出周边捞钱,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当然,经济是任何公司存在的基础,商业气息本非见不得人之事,但在动画这样一个在我看来比较偏向艺术领域的行业里,过于明显的铜臭味未免会令人心生反感。但京阿尼始终不变,每一部作品都保持着极高的制作质量,也许时隔多年才出一部作品,但求质不求量,每次的作品都让观众感到放心:京阿尼还是那个京阿尼。可以说京阿尼就是逆时代潮流而立,维持动画创作者本心的代表。

京阿尼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我的动画启蒙之一。在我接触动画的早期,我就有幸接触了《CLANNAD》,《冰菓》这样的极优秀作品,使得当时的我对日本动画充满了无穷向往,觉得有无数如此优秀的作品在前方等着。可以说,我青春的一部分就属于京阿尼。动画现在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想,要是当初没有遇见京阿尼,也许我不会在这个圈子中陷得如此之深。因此,我总觉得我需要对京都动画说一句诚挚的“谢谢”,感谢京都动画为我打开了一个美好世界的大门。

京都的大火已经过去一年半了,京阿尼也已经开始复工,但损失,尤其是人的损失已经不可挽回了。不知道京吹的第三季什么时候来,不知道京都的下一个新系列什么时候来,但我相信京阿尼不会改变,它仍将以精雕细琢的匠人态度对待作品。即使因为物是人非,京阿尼的画面、演出等等都会和以前有所不同,但我相信只要京阿尼那份热爱动画的初衷不变,那仍将是原汁原味的“京阿尼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