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一定要吹天气之子

Anime  2019年12月04日  00:00

夢に僕らで帆を張って
为了梦想我们扬帆起航
来たるべき日のために夜を越え
为了理应到来的那天跨越无尽黑暗

——《グランドエスケープ》

本文初稿写于 2019 年 12 月 4 日,2020 年 6 月 13 日进行了更新和补充。

写在最前面

虽然早早就有听说新海诚的大名,但是我真正看的第一部新海诚的作品却是2016年的《你的名字》。那是2016年9月初,《你的名字》在日本已经取得了极为傲人的成绩,口碑票房双丰收,但是国内还没有任何引进的消息。我记得我是在某一天的凌晨两点独自一个人在房间里看完了网上找的盗版资源。当时我的感觉实在无以言表:那一瞬间我仿佛是沉睡的世界中唯一清醒着的人,能够独自享受这美轮美奂的画面、直击人心的旋律、感人肺腑的情感……这一切的美好,我独自静静咀嚼。后来《你的名字》院线引进,在内地砍下5亿票房,但我没有去电影院看过;B站上线《你的名字》以后,我和同学连麦二刷了一次,依然是和当时同样的触动心弦的感觉,只是还多了一层物是人非的慨叹。

一般来说,我会偏爱催泪向的作品,所以我对《你的名字》也有着很高的评价。然而我因为这一部作品而开始粉上新海诚之后,不得不承认《你的名字》确实是最不新海诚的作品。除了一贯甚至更甚的“壁纸狂魔”属性,这部作品的方方面面都和之前的新海诚相去甚远。在《你的名字》之后,我又看了《云之彼端,约束之地》、《秒速五厘米》和《言叶之庭》,应该可以说分别代表了早期、成熟期和转折期的新海诚。新海诚是做独立动画出身,其动画“作者向”、“文艺向”、“朦胧向”的属性非常明显。许多新海诚的早期作品,如《云之彼端,约束之地》和《追逐繁星的孩子》表现出的特点是世界观宏大,但是其叙事无法驾驭这样的世界观。此后,新海诚转为专注于描绘人与人之间的细腻情感,不得不说他确实做的非常好——《秒速五厘米》里的一列火车带来了“新海诚不相信爱情”的名梗,而我觉得这个梗背后展现的新海诚对情感刻画的功底实在令人叹服。

为什么《你的名字》不新海诚?《你的名字》商业气息实在太浓了——故事是好故事,音乐是好音乐,画面是好画面——光鲜亮丽的东京、少男少女的情愫、“世界系”的拯救、部分留白的 Happy Ending……一个完成度极高的商业电影背后,新海诚式的细腻情感却缺席了。至今为止我仍然觉得《你的名字》中男女主之间感情的描绘不够到位。但是,商业电影却是受众最广的电影,这点毋庸置疑。票房宠儿向来是“爆米花”式的电影,也是《你的名字》而不是国内更广受赞誉的《秒速五厘米》为新海诚带来了空前绝后的地位。

那么《天气之子》又如何呢?不可避免地,《天气之子》会被和《你的名字》进行全方位的对比。许多人觉得很失望,觉得《天气之子》比不上《你的名字》;但我觉得这完全是从商业电影的角度出发评判两部作品。我持相反的意见:比起《你的名字》,我更喜欢的是《天气之子》。如果你看《天气之子》是因为《你的名字》,你可能会感到失望;但是如果你看《天气之子》是因为新海诚,我觉得它不会辜负你的期待。也许正因如此,《天气之子》的评价才显得如此两极分化。

无与伦比的音画表现

我是11月1日在中关村看的天气之子首映场(那家影院排的第一场是10:15)。看完电影我立刻就发了一条动态。我说:诚哥把握大场面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诚然,新海诚的电影,每一帧都可以做壁纸。但是不仅能精益求精地生产出这些精美的画面,还让这些精美的画面连贯在一起,赋予他们比壁纸更高的美感,更富张力的视觉表现,这就是新海诚。

如果说天气之子的画面表现是 S 级,加上 RADWIMPS 的配乐,视听表现我觉得可以打 SSS 级,毫不为过。RADWIMPS 一改《你的名字》中偏摇滚的音乐风格,带来了非常抒情的几首 vocal,并且我觉得 OST 中纯音乐配乐的品质更是堪称完美,其中几首已经被我循环了两百遍以上。音乐和画面恰到好处的配合的地方实在太多,我就随意列举印象最深的几处,尽管我的语言可能难以描绘初见时那种直达心底的震撼。

首先在影片前期最让我震撼的无疑是神宫外苑花火大会的镜头。BGM《花火大会》空灵的前奏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响起,几个镜头的拉扯描绘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勾起了我的好奇;随后镜头转到电梯中,很难想象之前过着举步维艰生活的两人现在作为座上宾被邀请到六本木之森的顶层停机坪。帆高与 staff 的谈话透露出原来是主办方邀请晴女为花火大会祈祷天晴。此时 BGM 进入钢琴段,阳菜走上停机坪,随着她双手合十祈求奇迹,不可思议的事情再度发生: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随着金色的夕阳出现在阳菜面前,镜头拉远,温暖的阳光洒下,照亮了整个东京。在此刻,犹如神明回应了少女,仿佛世界上的所有美好都加诸于她,从层云中走出,降临在人间。与此同时,《花火大会》的人声部分出现,清澈的女声直达心底,仿佛在描绘着这幅壮丽的画面,让人完全沉醉在其中。之后是更为绝妙的运镜,镜头在绽放的烟花和林立的高楼中穿行(这段几乎可以看成是作画上的炫技),最后回到停机坪。一轮绚丽的烟花炸开,照亮了并肩坐着的二人。阳菜和帆高两个在底层苦苦挣扎的孩子,终于开始感受到世界的温度,感受到自己的意义。

其次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当警察找上门后,三人选择连夜出走的那段剧情。行走在东京都繁华的街道上,穿过人群,热闹的表象之下难掩东京的冷漠无情。三人屡屡碰壁,不仅如此,仿佛上天的心情和阳菜的心情相连,特大暴雨、盛夏飞雪接踵而来,极端异常的气象更是让三人举步维艰。紧接着,三人遭到巡警盘问,此时帆高让阳菜快走,自己转身飞奔把两名警察引走。此时的阳菜已经不想失去帆高这一伙伴,于是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暴力抗法”。讽刺一般,最后走投无路的三人,“只能”入住 28000 日元一夜的总统套房。此时,《家族の時間》音乐声响起,其实这整首曲子就是主题曲《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的纯音乐版本,但是在这个情境中却让人感到尤其细腻。看着三人在巨大的浴缸中舒服地泡澡、就着杯面和各种速食食品“盛宴”一顿、玩着房间内的卡拉 OK,这一幕让人有一种历经漂泊之后终于到达了一处安全的避风港的安心感;与此同时,想到今晚过后他们仍将继续走投无路无家可归,又感到深深的难过。对于这些过早体会到社会的冷漠、成年人的不易的孩子们而言,这一夜难得的闲适犹如一场幻梦。因此,帆高才会从心底里发出这样令人动容的恳求:“神明啊,如果你真的存在的话,拜托了,不要再给予我们什么,也不要再夺走我们什么了,就让我们一直这样下去吧。”

然后就是帆高沿着消防楼梯一路向上,冲进鸟居的镜头。据说这一段画面为了能完美配合音乐,还特地为音乐做了调整。不得不说洋次郎的排面真大(新海诚与洋次郎能成为新时代的宫崎骏与久石让也说不定)。最终呈现的视听表现,与其说震撼,不如说确实让人彻底代入了其中。歌词“君がくれた勇気だから、君のために使えたいんだ”( 因为是你给予我的勇气,我想为你而使用 )在帆高摆脱身后的警察,一跃跳上消防楼梯时恰到好处地响起,让人情不自禁要为他加油——冲啊帆高!此时的帆高怀揣着身为最年长的一个却让阳菜一个人默默承受所有的愧疚与悔恨,怀揣着不顾一切想要救回阳菜的情感,喊着“神啊,求你,求你,求求你”冲进了鸟居。你拯救了世界,而我拯救你。

最后帆高和阳菜在天空中两人一起下落的镜头,就是当情绪流已经达到最高峰之后,肆无忌惮的视听表演了。这个镜头是新海诚心中最早出现的一个画面,是天气之子整部电影的起点,而神曲《Grand Escape》也是对着这一段的分镜谱写的。歌词和画面完美地一一对应,而当帆高和阳菜的手再次签在一起的时候,注入灵魂的大合唱适时响起,那句充满希望的歌词,也是本文的卷首语,此后也更是成为 B 站时时刷屏的存在。在这里,帆高无比坚定地喊出了“比起蓝天,我更想要阳菜;天气什么的,就这样让它疯狂下去吧!”。最后,在帆高“为你自己祈祷吧”的鼓励下,阳菜终于选择做自己而不是做晴女。一道闪电击中鸟居,东京的天空瞬间乌云密布,瓢泼大雨倾泻而下,象征着阳菜晴女身份的水滴项链已经断裂,东京从此再无晴天。但是,对帆高而言,阳菜就是他的晴天,而他勇敢地守护了自己的晴天。

最后顺带一提,实际上我最喜欢的一首 OST 是帆高奔跑在山手线上,怀着愧疚的心情回忆与阳菜的点点滴滴的那段配乐,《陽菜と、走る帆高》。这首歌的小提琴可称封神,在对情绪的调动上做到了极致。艳阳高照,在山手线上奔跑的少年,配上的却是十分舒缓的曲调,带来的是充满希望的感觉,从那一刻开始,你就知道他一定可以做到。天气之子 11 月 1 日上映,而我整个 2019 年听的次数最多的音乐是这首歌。

东京淹没,我却更喜欢这样的价值观

天气之子中,引起最激烈讨论和争议的无疑是影片末尾水淹东京的剧情。一个人与一座城,孰轻孰重?这一次,男主在女主和世界之间选择了女主,在我们看惯了超级英雄舍小家为大家的主旋律电影后,这样的选择确实有些出乎意料。新海诚本人对此表示,天气之子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表现这样一种价值观上,而只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事实上,新海诚刻意没有过多展现大水对东京的影响,反而在有意无意间展现出东京的“一切如常”。道路、地铁被淹没,东京都内出现了公共水上交通;天气预报日复一日,但人们仍然在按部就班地生活。这一点在后面的文戏上更是直接,泷的奶奶说“两百年前,东京湾本就是一片海”,暗示这只不过是回到了最初的模样;须贺对帆高说,你以为你真的改变了世界吗,青年?

这一切几乎说服了帆高,东京发生的这一切不是他的错,没人觉得是他的错。但是,帆高在最后与阳菜重逢时,却突然改变了想法,说出“不是的,我当时的确做出了选择,选择了她、这个世界、还有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这使得前面表述出的这一切又有些朦胧了。我认为,帆高之所以最后这样说,是因为他觉得,否定过去的那些“选择”,相当于否定了他和阳菜两个人的故事。自己做出了选择,无论是对是错,他都不会否定过去的自己,否则也无颜面对被他从天上强行拉回来的阳菜:阳菜曾经做出了选择,她选择牺牲自己换回东京的晴天,却被帆高逆天改命,阳菜心里肯定有着对东京的愧疚;如今,帆高再否定掉自己的选择的话,他对得起阳菜吗?我觉得这是三年来帆高的成长与蜕变——三年前,他是最年长的一个,却让阳菜默默承受了一切;如今,他选择主动承担,与阳菜一起分担这一切。所以,他最后特别对阳菜说道:“我们会没事的。”

但是很显然,这个价值观的话题是绕不过去的。不管新海诚是不是把重点放在这上面,客观上影片确实“传达”了这样一种价值观。但是要我说,我反而更喜欢这样的价值观。

这个问题表面上是个经典的电车难题。一个人的利益与一群人的利益,哪边更重要?传统的集体主义的东亚文化中,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是,集体更重要。但是如果在哲学层面审视这个问题,这样武断的论断是可怕的。罗翔老师特别分析过这其中的“功利主义陷阱”。如果你不假思索地认为一群人的利益比一个人的利益更重要,那你是不是会认为杀死一个健康的人,把他的心脏、肝脏、肾脏、脾脏分别移植给四个需要器官移植的人,是合理的呢?毕竟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这样牺牲了一个人的生命,挽救了四个人的生命,是值得的。有人说,帆高和阳菜不过是两个社会底层的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是顺着这样的逻辑思考下去,你是不是就会认为残疾人、精神病人没有活下去的权利,而是社会的累赘?今天“淘汰”了残疾人,明天就“淘汰”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后天就“淘汰”那些不够强大的普通人……这样看来,德国纳粹的行为反而是可以接受的了。罗翔老师特别说到,人不能落入纯粹功利主义的陷阱,我们需要道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平衡。人可以自愿牺牲自己去保全别人的利益,但是人不能够牺牲别人来保全自己或者其他人的利益。

但是把天气之子中的故事简单归结到电车难题是不合适的。阳菜在最后已经选择了牺牲自己去换来东京的晴天,但是帆高不顾一切地又把她救了回来。阳菜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但是帆高充当了“扳道工”,他毫不犹豫地“牺牲”了东京,换回了自己的所爱。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帆高也没有可以被责备的地方。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天气之子的电影主题到底是什么?是玄幻电影?是爱情电影?为什么,新海诚引入了一个这么富有争议的结局?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天气之子是典型的新海诚 style,那么它的主题就是没有主题。也有人会认为,谈论主题要看新海诚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诚然,作者创作作品时会有着自己的想法;但是当作品公之于众时,解读的权利就落在了观众的手上。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允许各种各样的解读是文艺作品的灵魂。在我看来,天气之子中隐含着“东京有罪”的主题。

什么叫“东京有罪”?这指的是,动画中的钢铁都市东京,对动画中的这几个角色有着“原罪”。首先从角色人设上我们看到,这里面的主要角色和配角,都是挣扎着生活的东京底层人。帆高,离家出走,身无长物,寄人篱下;阳菜,没有监护人,与弟弟相依为命,还在义务教育的年纪却不得不出来打工,还要辗转更换住所;须贺,中年丧妻,女儿的抚养权不在自己,整日生活在缺少阳光、下完雨水位涨的比窗户高的半地下室;夏美,求职屡屡碰壁,看似阳光开朗实际上心中藏着无数的不甘。与此同时,对东京的描绘,也从《你的名字》中的光鲜亮丽,变成了《天气之子》中聚焦在新宿的各种阴暗角落、展现着东京杂乱破败的另一面。比起新宿、涩谷、池袋等大站,天气之子中描绘最多的是 JR 线上最小的出站口:田端站南口。配上无时无刻不在下着的雨和阴暗的天空,天气之子描绘东京的基调是冷色调。

东京给主角们带来了什么?入职 K&A 时,帆高说这是自己到东京以来第一次和别人吃饭;之前在网吧租住时,前台对他是冷言冷语;穿着雨衣坐在地铁站时,无人过问;蜷缩在成人旅馆的门口被人赶走,还被绊倒;捡垃圾时,路过的路人也不忘补一刀“真碍事”。这就是帆高眼中的东京——“東京は怖いな”。考虑到他压泡面的书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可以感受到,这里的描写就是突出了东京对帆高、对所有底层人的冷漠——如同《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纽约,这是所有大都市都有的冷漠,在大都市生活过的人也许都会有过这样的感触。看上去繁华热闹,实际上与我无关。

再来看看警察这个“正义”群体对帆高的所作所为。帆高在街上走路,也会遭到巡警怀疑:“你是高中生吗?你是不是离家出走了?”在警察的眼里,每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大概都没有什么不同;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孩子再送回他们拼尽全力逃离的地方。影片对于帆高出走的原因选择了大面积留白,只能通过帆高初到东京时脸上贴的创可贴大致猜测和家暴有关。帆高说他在家有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和阳菜相处下去以后,“开始觉得没那么窒息了”。然而警察会管这些吗?他们只会考虑把帆高送回他逃离的家庭,因为这是“正确”的。

再来看看阳菜。东京同样没有对她展现过善意,但她却从来不吝啬自己的善意,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她是一个比帆高更值得同情的角色。在麦当劳打工时,遇到“迷路的小猫”帆高,她偷偷送上一个帆高吃不起的汉堡,让帆高享受到了“十六年来最美味的晚餐”;帆高从灰色行业手中把她救出,她会责备帆高举起枪可能不小心就会杀了人;即使生活再困苦,她的房间里还是干净整洁,甚至挂着风铃。直到最后,她问帆高,你想让天放晴吗?她坦然接受了成为人柱的命运。阳菜是一个“完美”的角色,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她展现出了远远超过年龄的成熟,也难怪帆高会对她谎报的年龄深信不疑。但是警察面对几乎生活不下去的阳菜和弟弟,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他们说的是“你们这样没有监护人,是不行的”。阳菜倔强地回到:“但是,我们没有给任何人造成麻烦”。阳菜不想被收容去儿童救助中心,因为她不想和弟弟分开,仅仅是这样而已。然而没有人关心过她们姐弟的处境,只要把他们送去救助中心就好了,因为这是“正确”的。

这三个人,恰恰是被该死的正确逼到了绝路上。

所以在最后,牺牲你十六年生命中出现的第一缕阳光,去挽救从来没有给你带来任何温暖的东京,你愿意吗?说到底,帆高对拯救东京有什么义务呢?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为了爱情,帆高自私一点又如何呢。

更何况,连绵的阴雨一开始就不是帆高和阳菜造成的。阳菜成为晴女之前,东京就已经雨水不断;成为晴女之后,阳菜用能力也只是为了为他人带来欢乐,这是她认为的自己的意义(影片中段的蒙太奇镜头中,可以看到人们对阳菜的报酬有万元大钞,也有 50 元的硬币,有时候更是只有孩子们稚嫩的感谢信。可以说,阳菜使用晴天超能力,并不只是为了赚钱)。那么东京的大雨的罪魁祸首是谁?是人类的行为,还是上天的心情?影片其实没有明说。但是无论如何,这绝不可能怪罪到帆高和阳菜头上。不去怪罪事情的源头,而去怪罪同为受害者的“未牺牲者”,这是一种可怕的思想。

所以说,自私一回吧。世界不曾善待我,为什么要我拯救世界?

那些为人诟病的情节并非真的一无是处

天气之子的叙事节奏和故事情节有所欠缺,这是不得不承认的。实际上,天气之子的起点是新海诚脑中帆高和阳菜在空中下落的画面,因此能感觉到天气之子的整个故事其实是为了那几个绝美的镜头所服务的,因此故事显得不够整体,有些微妙的割裂感和拼凑感。

首先是关于帆高离家出走的问题。影片的表达并不直接,采用了大面积的留白。除去脸上的伤这一细节,唯一的描写就是帆高追逐阳光的梦境。有人认为帆高仅仅是因为女主某次使用超能力就心血来潮追到东京,我觉得这实在是理解能力有些欠缺。从影片传递出来的内容来看,基本上可以确定男主在家中过的并不愉快,而且很可能遭遇了家暴。而追逐阳光的情节只是一种象征,阳光象征着男主心中的希望,男主想要追上它,却被迫停在了海岸边,于是男主决定追寻希望去往东京。

其次是关于帆高和枪的问题,这也是最多人诟病的一个点。他们会有两点质疑:一是在这样一个故事中出现了枪支显得非常突兀,二是帆高“竟敢”举枪和警察对峙,不仅不合逻辑,而且败坏了男主的形象。

这首先又得回到上面说过的问题。在我看来,天气之子中隐含着“东京有罪”的主题。如果认同了这个主题,我觉得潜意识里人是会默许帆高与象征正义的警察对抗的行为的。“枪”在这里的引入确实没有必要,但是枪是一个能够抹平身份、身体素质等差距的存在,男主获得了这把枪,相当于获得了能够和世界对抗的资本。尤其是男主第一次举枪时,他正被按在地上暴揍,可以说正是这一把枪的存在让他有勇气去救出阳菜。

我前段时间在网易云上看到一条评论:帆高两次举枪,都是为了阳菜。突然间我感到眼前一亮,这确实是我之前从没思考过的角度。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白夜行》和《嫌疑犯 X 的献身》。当一个人去做一些“不正确”的事情,我们可能会觉得他愚蠢且可恶;但是如果他身后有着被守护之人,我们又会下意识地觉得他在某种程度上是伟大的。尤其是为了守护他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时,我们天然地会对他产生同情和惋惜,而不是愤怒,尽管他的所作所为确实并不正当。

应当说,枪的出现在这里其实有它本身对于剧情的意义,尽管“枪”这个选择不是一个无条件的最优解。它确实微妙地影响了天气之子整体的画风,给了人一种纯爱故事中乱入暴力元素的错愕感。

另一个问题是帆高和阳菜出逃被警察抓住,阳菜此时引爆了一辆卡车。阳菜之前使用晴女的超能力时,做的都是善良无害的事情,但是在这里“劈卡车”,却使得阳菜整个人的形象不再光明完美了。对此我的理解如下:首先雷劈卡车并非阳菜的本意,阳菜只是大喊了一句“お願い”,想要摆脱警察而已,但是此时阳菜已经和天空联结在了一起,因此天空用落雷回应了阳菜的祈求。实际上当卡车爆炸时,阳菜的脸上满是惊讶,是帆高先反应过来把她拉走的,阳菜自始至终没有想过伤害任何人。而且,天气之子的镜头中,卡车上和卡车旁边当时都没有人,也就是说新海诚是有意回避了“人员伤亡”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阳菜没有伤及无辜。

还有一个问题是有人对男主“马拉松”跑往代代木的剧情感到不能理解。先不说男主的这个体力是否合理,为什么在这个剧情的关键时刻,新海诚安排了这样一出奔跑的戏码,让男主强行“跑”去见女主,还要描绘旁人的指指点点?我感觉“奔跑”这个元素是新海诚一向喜欢的重要元素。《你的名字》中,同样有三叶在山路上奔跑,天边彗星划过,背景音乐是《スパークル》的经典画面。为什么执意要选择“跑”?其实这样长距离的奔跑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通过这样“苦行僧”式的折磨,能够展现帆高为了见到阳菜经历的艰难和磨难,从而也显得帆高的坚持更加宝贵。这一点从画面中出现的旁人的指点中也能感受到,此时帆高根本无所谓旁人奇怪的目光,他的心中只有阳菜。其次,新海诚很喜欢在这样的奔跑镜头中配上舒缓的 BGM 以及穿插内心独白,而这样做确实有一种特别的浪漫感。最后,“奔跑”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不断前进,“進め、進め”。在观影时,我就有这么一种奇妙的感觉:当帆高在山手线上向着阳菜跑去,整个世界都在为他让道。

最后就是很多人认为设计一个帆高和阳菜重逢的情节显得有些多余。整部电影如果在帆高和阳菜静静地躺在鸟居下的地面上那里结束,从艺术角度上看会完美得多。根据幕后花絮来看,新海诚是听了 RADWIMPS 的曲子《大丈夫》之后才构想出这个画面的。我同意如果天气之子在前面就结束,整个故事的情感会更加圆满。但是我认为新海诚设计这个情节,除了最后给观众发一波糖、一波定心丸以外,也有着进一步深化主题的考虑。如果在前面就停止,那么故事的基调就是青春期的少年为了所爱之人不惜牺牲东京;加上了最后一段,反而凸显出了少年的成长与勇敢的承担。这样,帆高的形象不再仅仅是一个任性冲动的高中生,而是一个真正能够给予阳菜依靠的人。这也对应了歌词中那句“君にとっての「大丈夫」になりたい”( 想要成为你的依靠 )。至于最后阳光洒在阳菜脸上是否意味着天空放晴、阳菜重获超能力,我觉得有待商榷,我个人的意见是,这一抹阳光更多只是象征意义,象征阳菜和帆高他们是彼此的阳光,现在终于再次重逢。

最打动人的从来都是美和爱

有时候,一个故事很完美,剧情严丝合缝,逻辑清晰,但是它无法打动人。而有时候,一个故事漏洞频出,看上去毫无逻辑,但是它可以让你热泪盈眶。

很多人评价一个故事,喜欢用一个词:“不现实”。那个角色居然这么做,不现实。诚然,现实是最符合逻辑的故事,几乎所有人的行为都有迹可循。但是这样的故事我们每天都在遇到,也每天都在出演。问题是,现实的故事不能打动人,打动人的故事总是不那么“现实”。我们不会天天对着现实热泪盈眶。我们渴望不那么真实的故事,渴望一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稀缺的、甚至是根本见不到的东西。在这样的故事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各样的东西打动。但是我觉得最打动人的,从来都是美和爱。

天气之子的主线故事很传统,boy meet girl。人生最灰暗的时刻,有人把光照进你的心房,这当然是一个充满了美和爱的故事。不过天气之子的配角故事同样细腻、打动人心。须贺手上戴着两枚戒指,其中一枚属于他的亡妻。夏美曾经评价他:“别看他这样,他其实很专一”。须贺的房间里,还贴着亡妻留下的便条,角落还堆放着孩子的玩具,墙上还画有孩子的身高记录,可以想象,这个阴暗的半地下室里,曾经也有过欢声笑语。正如帆高无论如何也要见到阳菜一样,须贺也想再次见到自己的妻子。因此在警察面前,虽然表面上对帆高嗤之以鼻,但不经意间已经泪流满面。

最后,须贺守在代代木的废弃大楼里,拦下了想要前往屋顶的帆高,劝说他回去,不要如此作践自己的人生。但是,当他目睹警察把帆高按在地上以后,却愤怒地冲上前去,助帆高一臂之力。也许须贺在帆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夏美曾经说过须贺和帆高很像,十几岁时孤身来到东京,遇见妻子,过着平凡人的生活。也许须贺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因此不愿帆高就此留下遗憾。实际上前面须贺表现得无比现实。他因为处于申请女儿抚养权的关键时期,因此急于甩掉帆高这个烫手山芋,直接给了帆高几万日元从车里把他打发走,丝毫不在意帆高该去哪里过夜;他在居酒屋里轻描淡写地说出“如果牺牲一个人就能让天气回归正常,那也挺好的”,直接被夏美嫌弃……然而在此刻,犹如被帆高所感动,他同样不顾一切,挥拳打向自己身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一直固守的正确与规则。当瓢泼大雨落下时,身旁的两个警察一头雾水,但是须贺再次泪流满面——他明白帆高做到了一切。美和爱的故事,总是这样,能在不经意间把一颗已经僵硬的心重新唤醒,犹如春风拂面。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文艺作品相当苛责。我们会深入每一段话、每一帧画,吹毛求疵地提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任何作品都逃不过这样的命运。曾经我也是如此对待动画的。刚开始看动画的时候,我对动画的态度非常苛刻,我希望动画有比较良好的画面、配乐,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演出效果,又希望它的精神内核足够有深度,在此基础上又希望它的剧情足够自洽,足够符合逻辑……我追着各种“高评分”的动画榜单补番,而对那些“媚宅”的动画不屑一顾……但回过头来发现,自己这样真的是在看动画,是在欣赏作品么?

后来当我放下这些固执,尝试去接触各种类型的作品的时候,我发现其实不同的作品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魅力。我们其实并不需要时刻抱着披沙拣金的态度去分析动画,只需要以最平常的姿态观赏动画,遵从内心的第一感觉。其实世界不就是这样吗,每个人的喜好都彼此不同,因此世界才会多姿多彩。一部动画就算赞誉满满也会有人觉得不对胃口;一部动画就算批评声甚也会有人喜爱万分。

说到观看完天气之子的第一感觉,就是感觉这部电影的后劲很大。当从电影院中走出,回味咀嚼片中的场景和情节时,感觉有了很多更深的感触。尤其是看完电影再听天气之子的 OST,影片的内容就自动从脑海中浮现出来。而且,很多电影中的内容代入了自己的角度进一步思考以后,对我的触动就更深了。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感觉我和帆高的处境很相似,独自一人在陌生的大城市漂泊,不知道前途在何方。我比帆高幸运一些,至少没有吃住的烦恼;但是帆高比我更幸运,他心中有一个可以为了她不顾一切的女孩。

因此,其实分析了许多,回归初心,我只是特别喜欢《天气之子》这部电影而已。也许它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它触及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如何评价新海诚?我认为,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新海诚现在的作品和早期作品相比,其实更加贴近现实。新海诚的许多早期作品都算是架空世界观,而自秒五以来,新海诚的作品都发生在现实的城市或者乡村之中。尽管如此,新海诚的浪漫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少。

很多人会觉得新海诚喜欢发刀,最最经典的就是秒五那一列人神共愤的列车。其实我觉得那列火车恰恰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不看那列火车看秒五的其他部分,现实得令人窒息。曾经离得那么近的两颗心灵,在遥远的地理距离面前,被一点点越拉越远,无法挽回。不知道谁有过这样的体验,但是就我而言,这种体验还是非常切身的:曾经无话不谈的人,曾经轰轰烈烈的爱,全都无法抵挡距离的侵蚀。其实在那个路口,明里和贵树只能是擦肩而过——他们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了;与其转身对视承受尴尬,不如让一列时机完美的火车把两人隔开,让仍然美好的记忆继续封存。

不过,新海诚确实是一个喜欢描写分别的导演。如果没有《你的名字》的最后那三分钟,也许“诚哥不相信爱情”的梗还会继续火下去。从这一刻开始,新海诚在电影的结局上也开始了他的浪漫主义哲学。毕竟,按照君名的设定,两个连名字都互相忘了的人,要在东京这个 2000 万人口的城市里相遇实在是不太可能。《你的名字》中黄昏之时的短暂相逢和别离已经赚走了观众足够的眼泪,但是新海诚决定给两个人一个好结局。而在《天气之子》中,别离也是如约而至,但是这一次,能感受到新海诚的坚定:帆高一定会救回阳菜。从他捡起天空中掉落的戒指的那一刻,我就已经确定了。而这样浪漫主义的人,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浪漫结局?拯救一个人,淹没一座城,这就是新海诚的答案,忘记那些关于价值观的无谓争论,难道这样的情节不是浪漫得无与伦比吗?不惜挑战主流价值观也要设计一个这样的情节,所以我说新海诚浪漫得“无可救药”。

与浪漫主义对立的一个概念常常被认为是“现实主义”,但这绝不意味着拥有浪漫就是抗拒、逃避现实。其实浪漫主义者常常会表现得非常现实,甚至比现实主义者还要现实。但是在这种表象之下,浪漫主义者有着最后的倔强。我表现得很现实,并不意味着我向现实妥协低头,而是憋着一股劲,在静待一个时机,去贯彻自己的浪漫主义哲学。片中,夏美无疑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角色。帆高说“说不定可以靠这个赚钱”的时候,夏美会立刻表现出嫌弃,说帆高“简直要变成和小圭一样了”;在居酒屋和须贺聊天,对于须贺的言辞,她表现出了明显的反感,说到“能不能坐远一点,你身上的大叔气会沾到我”;毫不犹豫地协助帆高进行逃亡,还不忘大喊“跑起来,少年!”。与直率的夏美不同,须贺则是一个隐藏的浪漫主义者。他是影片主要角色中表现得最最现实的那一个。他会希望“一切都回到正轨”,会认为“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但是当他抚摸着双戒流下眼泪,打开窗户让雨水灌进室内冲刷掉过往的一切,扑向警察帮助帆高爬上屋顶,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实际上是个十足的浪漫主义者。实际上,这可能是现实中浪漫主义者的最真实的模样:为了活下去,我变得很现实,但我内心的浪漫主义一直活着,默默与这该死的现实对抗。

可能这也是新海诚的样子吧。作为一个年过四十的中年人,他早已不再“青春”,但还是执着地描绘着一个又一个青春色彩的故事。青春,无非就是有重头再来的资本,有义无反顾的勇气。

其实,从新海诚对东京各种地标的执着、对画面近乎完美的追求,就能感受到他的浪漫主义基因。其实仔细想想,“阳光的水洼”、逐渐扩散开的晴天、云上的世界,这些本来就是非常浪漫的想象。我觉得,浪漫主义是一种对美感的极致追求。那些说新海诚是下一个宫崎骏的言论其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我心中,宫崎骏也是日本动画浪漫主义的一个代表。而我感觉,从《天气之子》来看,新海诚的浪漫比起宫崎骏有过之而无不及。你的名字之后三年,新海诚为我们带来了回归新海诚 style 的天气之子;再过三年新海诚会为我们带来什么,让我更加期待。

为什么这么喜欢新海诚?因为,我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后记:我在动画里寻找什么

动画,又或者说所谓的二次元,于我到底意味着什么?

前段时间,B站上线了青春猪头少年的剧场版。一年前的这时候,我每周四中午下课都会马上去看青春猪头TV动画的最新更新。而这部剧场版,也再次勾起了我的许多回忆。后来我在B站读到了这么一篇专栏: 青春是一场拼尽全力的互相救赎——《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怀梦美少女》

那一刻,我如梦初醒,突然间明白了我在动画世界里执着追求的是什么。看 LL 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憧憬的是那种不懈追梦的脚步;看 CL 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憧憬的是那种联结至深的纽带;看刀剑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憧憬的是那种互相守护的依靠……但其实自己最憧憬的是里面的角色那种不顾一切的勇气。

扪心自问,自己上一次可以义无反顾地去做“不正确”的事是什么时候?自己上一次彻彻底底忽视世俗的目光是什么时候?

为了再次见到阳菜,帆高从池袋警署逃出来,徒步跑过四分之一圈山手线,最后举起枪和警察对峙。那个老一点的警察自言自语地说:“不惜做到这个地步都想要见到的女孩子,连我都有点羡慕了”。

扪心自问,我做得到吗?

我做不到啊。

不论在动画的世界里被怎样地感动,一觉醒来,我还是那个无比现实的我。按部就班地沿着所有人说的“最正确的路”前进:好好读书,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并不想说这样子不好,毕竟这是主流,这也是我自己的选择,但是总觉得内心深处有什么东西已经死掉了。动画里十几岁的主角们,他们义无反顾地做着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事,守护着他们心中最珍贵的东西。毫无疑问,从“成年人”的成熟、理性的思维来看,这不仅幼稚、可笑,而且无可救药。但我一直觉得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感性、青涩、又冲动。也许那些作者们就是把自己青春时不敢做的事交付给了这些角色吧,所以当他们勇往直前时,整个世界都会为他们让道。正因为我不敢,所以我更渴望看到这样“勇敢”的故事。

但是你我都不活在二次元。新海诚也有意无意地展现着这一点——无论主角们做出了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最后仍然是最初那样两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泷和三叶拯救了糸守,依然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帆高和阳菜放任水漫东京,但根本不会有人问责,也没有人关心他们在田端南站外坡道的重逢。勇气会燃尽,没有“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每个人都要努力着才能活下去。

但动画是一种勉励。当我在自己的生活中挣扎着苟且时,我会知道至少在那么一个世界里,存在着,或者曾经存在过,无穷无尽的美好。